时间:2015-10-29 浏览次数:1676
据海关统计,今年一季度,满洲里口岸出口蔬菜4.1万吨,比去年同期(下同)增加31.2%;价值1.28亿元人民币,增长15.7%,出口均价为每吨3096.6元人民币,下跌11.8%。
一、今年一季度满洲里口岸对俄口岸蔬菜出口主要特点
(一)果菜出口季节趋势明显,2013年以来出口似“N”型分布。2013年于6月份达到峰值后快速回落,9月份回到年内低点再次企稳回升。今年前3个月蔬菜出口稳步走高,其中3月份出口2万吨,环比增加75.6%,同比增加60.9%;出口均价震荡走低。
(二)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领先。今年第一季度,满洲里口岸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2.3万吨,减少13.1%,占同期口岸蔬菜出口总量的56.1%;其余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,增加2.6倍。
(三)主要由辽宁、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企业出口。今年一季度,辽宁企业经满洲里口岸出口蔬菜1.3万吨,增加1.7倍;内蒙古企业出口1.2万吨,减少28.6%;黑龙江企业出口1.1万吨,增加11.9%;上述3地企业出口蔬菜量占同期满洲里口岸蔬菜出口总量的87.8%。
(四)主要出口品种为番茄、萝卜和卷心菜。今年一季度,满洲里口岸番茄出口1.1万吨,增加7.3%,萝卜出口0.5万吨,增加10.6%,卷心菜出口0.5万吨,增加1.6倍,上述3种蔬菜出口占同期满洲里口岸蔬菜出口总量的51.2%;其余蔬菜出口超过千吨的分别有鲜或冷藏的黄瓜及小黄瓜、洋葱、辣椒、马铃薯和蒜头。
二、当前蔬菜出口行业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
(一)蔬菜生产、运输、销售的信息交流平台不完善。目前我国蔬菜种植主要为以农户为单位进行,家庭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蔬菜信息平台,农民对蔬菜供应信息掌握不及时,对蔬菜产品质量控制、存储、运输等方面的技术更新慢,使得我国蔬菜存在因供应量不稳定导致价格波动大,种植过程中不能准确控制化肥、农药用量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,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口市场举步维艰,而且抗风险能力弱。
(二)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档次亟待提高。我国蔬菜实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时间短,管理经验欠缺,技术水平不高,很长时间内都是被动的接受出口标准规范、管理规范和安全卫生检验,自身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脆弱,基地建设、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包装运输等方面的生产安全意识和技术手段,还跟不上国际出口市场发展的要求,蔬菜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。与此同时,我国蔬菜在生产、分级包装和定价过程中,缺乏优质优价及品牌营销策略;走高端市场的产品品种、规格、数量有限,高中档产品比率低,普遍存在定价过低现象,容易引起倾销嫌疑。
(三)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,市场开拓发展缓慢。我国出口蔬菜结构长期以自主生产为主,什么种类便于生产,产量高就生产什么,对国际贸易主要产品类型、主导产品、消费趋势及增长潜力产品研究和发展不足,造成出口种类占世界蔬菜出口大宗产品份额偏低,比重和贸易额增长有限,产品结构的市场转型慢。而且,虽然近几年我国蔬菜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不断提升,但市场多元化进程还远远不能与我国经济增长、贸易扩大、蔬菜生产发展的速度相匹配,容易引发一些国家实施技术、环境、食品安全、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措施,增加了开拓市场的阻力。
为此建议:一是引导蔬菜种植向集约化、产业化发展,并为蔬菜种植、存储及运输等环节技术的提高提供扶持政策;二是鼓励相关企业继续加大产业技术投资,提高出口蔬菜深加工程度,增加蔬菜产品的附加值,加大自有品牌建设,更好的适应国际消费市场;三是充分收集国际市场蔬菜生产、销售、消费市场信息,作好市场走向和价格的中长期预测,合理制定产品价格;四是跟踪国外技术壁垒变化,让我国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。